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被告人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且未过追诉时效,对张某的处理应该是:()

A.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B.重新审判

C.对后罪处以刑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D.撤销缓刑,将前罪与后罪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被告人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且…”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甲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缓刑,在缓刑考验期内去外地参与传销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监督机关得知后多次通知其即刻返回,但甲以各种理由推托拒不返回,情节严重。对甲应当()。

A.撤销缓刑,同时认定构成脱逃罪,两罪并罚

B.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C.重新确定缓刑考验期

D.撤销缓刑,对原犯罪从重处罚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李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在缓刑考验期内,李某又盗窃价值5000元物品,但直到考验期满1年时才被发现,此时需撤销缓刑。()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系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即便其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也不构成累犯

B.乙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对乙不能假释

C.丙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丙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七个月犯有抢劫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八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九年。丙服刑六年时,因有悔罪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D.丁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犯寻衅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对丁可以假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孙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孙某是在原判决宣告以前被先行羁押的,羁押日期应当折抵刑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有()。

A.甲因盗窃罪被起诉,在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未指控的3次盗窃行为,数额分别为2万元、3万元、5万元

B.乙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受贿2万元的罪行

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

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执行完毕后3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关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受理了一起诈骗案,经初步审查,认为案情重大疑难复杂,可以报经甲县公安局局长批准,将立案审查期限延长至30日

B.乙县公安局受理控告人张某对本单位不予立案决定的刑事复议后,张某就同一事项向乙县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申诉,乙县人民检察院对此予以受理。乙县公安局应当中止刑事复议程序

C.彭某因交通肇事罪被丙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缓刑考验期限内,彭某窜至丁地实施盗窃犯罪,丙地公安机关应当对彭某实施的盗窃犯罪立案侦查

D.戊县生态环保部门向县公安局移送一起涉嫌犯罪的案件。公安局经审查认为案件移送材料不全、证据不充分,可以提出补充调查意见,商请生态环保局补充调查,也可以自行调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漏罪,应按照“先并后减”的处理原则计算刑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有()。

A.甲因遗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罚执行完毕后,虐待妻子致其重伤

B.乙在某小区窃得人民币3万元,1个月之后,又在某商场窃得手机4部,价值人民币1万元

C.丙因窃取本单位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罚执行期间,又发现其在判决前曾在某小区盗窃人民币3万元

D.丁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发现其在判决前有2次数额较大的贪污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选项中,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有()。

A.甲因遗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罚执行完毕后,虐待妻子致其重伤

B.乙在某小区窃得人民币3万元,1个月之后,又在某商场窃得手机4部,价值人民币1万元

C.丙因窃取本单位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罚执行期间,又发现其在判决前曾在某小区盗窃人民币3万元

D.丁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发现其在判决前有2次数额较大的贪污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如果在考验期内被发现,则要撤销缓刑。()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缓刑考验期限内()。

A.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近亲属

B.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近亲属

C.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批举报人及其法定代近亲属

D.禁止接触同案犯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